行使救济权的方式和途径取决于具体的争议类型、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以及法律规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救济方式及其适用情况:
协商解决
适用情况:当事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协商,寻求争议解决。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
调解
适用情况: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选择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四条。
行政复议
适用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
适用情况: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仲裁
适用情况: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法院以外的第三方进行裁决。
法律依据:依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
申诉
适用情况:对于已生效的判决,当事人若认为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导致判决错误,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法律依据:无明确法律依据,但属于司法救济的一种形式。
检举揭发
适用情况:若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可向当地纪律检查委员会或人民检察院检举揭发。
法律依据:无明确法律依据,但属于司法救济的一种形式。
赔偿请求
适用情况: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行向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税务机关提起行政赔偿申请,也可以委托他人提起行政赔偿申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