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龙百科 手机版

如何认定抢注

阅读量:0 更新时间:2024-12-26 19:42:19

认定商标抢注主要从 主观恶意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进行。

主观恶意

恶意:实施商标抢注的当事人具有明知或应知他人在先创意、使用商标的情况而抢先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目的。

不正当手段:申请人通过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如在商标注册申请书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填报虚假信息。

谋取不正当利益:申请人注册商标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高价转让或许可给被抢注者,或者通过诉讼等手段索取赔偿。

客观行为

被抢注对象:被抢注的商标是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注册成功:抢注者最终成功获得商标注册。

具体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申请人是否明知或应知被抢注商标的存在及其使用情况。

申请人是否存在与被抢注者存在代理、贸易、合作、地缘等关系而明知或应知被抢注商标的情况。

被抢注商标在相关地域、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申请人注册商标后的行为,如是否自己使用、是否高价转让或许可给被抢注者、是否提起侵权诉讼等。

本文分类:百科知识

本文标签: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发布日期:2024-12-26 19:42:19

本文链接:https://www.pl3yc.cn/baike/ReAaQ5yA17.html

上一篇 > 专利如何认定

下一篇 > 学籍如何迁出

相关推荐

如何证明商标无效

证明商标无效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提供相应的证据: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无效申请。商标无效宣告申请书。申请人盖章或签字的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复印件。如有代理,需提供代理委托书。利害关系人证明资料及商标使用证据材料。收到申请后,商标评审委员会将通知
  • 时间:2024-12-31
  • 浏览量:0

商标如何取消过户

商标取消过户通常指的是在商标转让过户手续未完成之前,交易双方决定撤销或暂时不履行商标转让过户的事宜。以下是取消商标过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商标过户的取消需要交易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只有一方不同意取消过户,商标局将按正常程序继续过户手续。双方
  • 时间:2024-12-29
  • 浏览量:0

答辩如何写

答辩稿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内容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要点,帮助你撰写答辩稿: 1. 明确答辩主题和目的确定答辩的核心内容,确保你的研究主题和目的清晰明确。 2. 介绍研究背景阐述研究的背景信息,包括研究领域的现状、研究的必要性等。
  • 时间:2024-12-29
  • 浏览量:0

如何避免产品侵权

避免产品侵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生产型企业: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外观、技术或品牌是否已被注册知识产权,并积极注册自己的知识产权。贸易商:谨慎进货,了解供货方资质,保证货源合法正规,并向供货方了解是否有权生产、销售该产品。
  • 时间:2024-12-28
  • 浏览量:0

监控如何取证

监控录像的取证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以确保合法性和有效性。以下是监控录像取证的一般步骤:确定调取监控录像的目的,如解决纠纷、证明事实或作为法律证据。明确需要调取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的监控录像。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申请调取监控录像,需出
  • 时间:2024-12-27
  • 浏览量:0

如何公证学历

办理学历公证的步骤如下: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如居民身份证、户口册及其复印件;已注销户口的,由原住所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记载情况的证明。申请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办理学历公证证明信;无工作单位的,由住所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
  • 时间:2024-12-27
  • 浏览量:0

积分落户如何

积分落户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了解所在城市的积分落户政策,包括积分计算方式、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根据政策要求,准备必要的申请材料,如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工作证明、社保缴纳证明、居住证明等。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至积分落户的在线申
  • 时间:2024-12-26
  • 浏览量:0

如何认定抢注

认定商标抢注主要从 主观恶意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进行。恶意:实施商标抢注的当事人具有明知或应知他人在先创意、使用商标的情况而抢先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的目的。不正当手段:申请人通过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方式,如在商标注册申请书和提供的相关材料中填报虚假信
  • 时间:2024-12-26
  • 浏览量:0

商标如何抢注

商标抢注通常指的是在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未被注册之前,通过不正当手段或利用法律漏洞进行注册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商标抢注方式及建议:及早注册商标:企业应尽早规划并注册商标,注意留存使用证据,以便在商标被抢注时能够证明自己的先用权
  • 时间:2024-12-26
  • 浏览量:0

如何注销合同

合同注销通常指的是取消或废除已经签订的合同,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签订一份补充协议,约定原合同作废,并对未履行和已履行的内容做出妥善安排。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合
  • 时间:2024-12-26
  • 浏览量: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盘龙百科 琼ICP备2024039449号-47